headphones
CZ的付费联系实验:从 0.04 BNB到 0.2 BNB,如何筛选有效信息?
数字CoCo
数字CoCo
03-27 17:33
Follow
Focus
币安创始人 CZ 发推表示,其 18 天前提出的“Pay to Reach”构想已快速落地,该产品已于昨日上线。他已将该服务网址(Reachme 平台链接)添加到其 X 平台个人资料中。初期定价 0.04 BNB 后收到大量无效消息,现已调整至 0.2 BNB(约 120 美元),希望将日均消息量控制在 10 条以内,并建议用户先阅读其沟通指南以提升效率。
Helpful
Not Helpful
Play

币安创始人 CZ 的付费联系实验

币安创始人 CZ 最近在他新上线的“付费联系”平台上进行了一场实验——初衷是为了筛选有效沟通,结果却遭遇了“信息轰炸”。


最初,他设置的消息费为 0.04 BNB(约 24 美元),结果却收到大量无效信息,比如:“哟”、“你的晚餐怎么样?”、“看看这个 meme 币”、“哪个 CA?”……这些让 CZ 无奈直呼:“请不要这样浪费你的钱。”



为了减少垃圾消息,CZ 当机立断,提价至 0.1 BNB(约 60 美元),然后美滋滋睡觉去了。


第二天醒来,天塌了——100 多条消息等着回复!


这意味着,价格依然太低,筛选效果不佳。


CZ 决定,再次翻倍至 0.2 BNB(约 120 美元),尝试控制在自己每天能接受的 10 条消息以内。虽然他也不确定这个价格是否足够“安全”。


但问题又来了——大多数信息仍然过于简单,或者直接问“我如何才能成功创办一家初创企业?”


这让 CZ 感到困惑:怎么回复这种问题?


这场“付费联系实验”从何而来?

时间回到 3 月 8 日。


正在周末放松的 CZ,突然灵光一闪:有没有可能打造一个让认真人士更高效联系的系统?


他想到,KOL(关键意见领袖)往往每天收到大量私信,而社交平台的开放性导致垃圾信息泛滥。


现有工具无法筛选有效沟通,那么,如果“发消息”变成一种需要付费的行为,即 KOL 对其时间进行代币化,会怎样?


这一构思提出仅仅几天后,一位开发者带着可行的原型找到了 CZ。


经过两周的打磨与安全审查,ReachMe 正式上线。



这个 基于付费消息的沟通系统 核心机制如下:

  • KOL 设定私信价格(如 0.1 BNB)。

  • 请求者付费发送消息,如果 5 天内 KOL 没回复,则 50% 退款,以减少滥收费用的可能。

  • KOL 获得 150% 报酬,激励他们认真回复。

  • 消息规则:

    • 限制在 2000 字以内(大约两页纸)。

    • 禁止图片、附件,防止病毒或垃圾信息。

    • 请求者可附带联系方式,如果 KOL 选择外部交流,收入将减少 50%。

  • 平台抽成 10%,其余支付给 KOL。

  • 使用 BNB/BSC 结算,无需新代币。


上线后,CZ 迅速将平台网址放入了 X 个人简介中。



然而,他很快发现,尽管设置了 0.04 BNB 的初始费用,依然挡不住无效消息。


于是,他一路提价,从 0.04 BNB到 0.1 BNB,又从 0.1 BNB到 0.2 BNB,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筛选出有效信息,又不过度抬高门槛。


然而,信息质量依然是个问题。


CZ 突然想起,他 2019 年 11 月 8 日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告诉大家如何正确给他发消息。



但现实是,95% 的人根本不知道这篇文章的存在,甚至从未阅读。


所以,他再次呼吁大家:“请先阅读我的沟通指南,再决定是否要发消息。”


最后,CZ 还不忘幽默地提醒大家:“如果你已经读完我的推文,请不要发消息了。因为我不确定服务器能不能撑住这么多流量。”


“希望你没生气,让我们有效沟通,干杯!”


这是否是 KOL 未来沟通方式的新范式?

CZ 的实验,实际上揭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趋势:在社交媒体上,KOL 们如何在不被垃圾信息淹没的情况下,有效沟通?


“付费联系” 机制,或许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但价格如何设定?如何确保有效沟通?如何防止滥用?这一系列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你觉得 付费联系 是个好主意吗?会成为 KOL 们的新选择,还是只是一次有趣的实验?


欢迎评论区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观点仅代表文中引用到的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前,建议读者进行充分的研究和风险评估。本公司不对任何投资损失负责。

Open the app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DisclaimerAll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hyperlinks, related applications, forums, blog media accounts, and other platforms published by users are sourced from third-party platforms and platform users. BiJieWang makes no warranties of any kind regarding the website and its content. All blockchain-related data and other content on the website are for user learning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do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legal, or any other professional advice. Any content published by BiJieWang users or other third-party platforms is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iJieWang. BiJieWang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osse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You should use the related data and content with caution and bear all risks associated with it.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independently research, review, analyze, and verify the content.
Comments(0)

No comments yet

edit
comment
collection16
like2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