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路,不孤独。欢迎来到夜读栏目,本期内容来自文章。欢迎大家下载金十期货APP(),订阅交易夜读专栏!
【期货交易夜读音频版】
女声普通话版
众所周知,《穷查理宝典》系统性地呈现了查理·芒格的投资哲学、思维模型与人生智慧,其核心内容除了多元思维框架、逆向决策方法论、长期主义实践,还包括人类认知偏误解析。这些思维陷阱不仅在投资领域让我们“掉坑”,生活中也常常让我们陷入困境。认识这些偏见,对“投资心理学误区”提高警惕,能帮助我们作出更理性、更明智的决策。
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是指个人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资讯,来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设的趋势。不论是投资中,还是生活中,人们都喜欢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忽视或轻视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证据。比如你坚信某只股票未来会大涨,就会不断地寻找关于这只股票的积极消息和分析报告,忽略那些潜在的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很多投资者因确认偏误而作出了错误决策。那时几乎所有人都坚信房地产市场永远不会崩盘,投资者不断加仓购买相关股票和债券,他们到处搜寻房地产市场“永远向上”的证据,根本看不到潜在的贷款违约风险和房地产市场泡沫。最后,2008年的金融危机狠狠教训了这些过于自信的投资者。
同样的剧情也曾在“大豆期货圈”上演。当时大豆价格已积累了一定涨幅,大家都在说“库存低、天气不利、刚需拉升”,有个人小声提醒大家“南美有丰产预期”,结果当场被怼“你懂啥,那是烟幕弹”。这种“我只想听我爱听的”思维,就是确认偏误。人们只愿意看到支持自己立场的内容,不愿意承认自己可能搞错了。结果行情拐头,很多人悔之晚矣。
或许当你到处寻找利多消息并自我安慰“这只是技术性调整”时,恰恰是需要技术性止损的时候。
所以任何时候,投资者都要记住,在期货市场这个舞台上,市场才是主角。有些刚入市的“小白”,觉得自己有点分析能力,在市场上频繁进出,赚了点小钱就自信满满,觉得“我的眼光太好了,市场都得服我!我就是巴菲特”,完全忘记了骄兵必败。
投资者一定要学会敬畏市场。市场永远是对的,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跟市场“讲道理”上,因为它不会听你的。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比市场更聪明,他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逻辑狠狠教育一下。就像期货市场,运行规律看似清晰,实则变幻莫测。投资者跟市场对抗,不仅耗时耗力,还会错失宝贵的投资机会。
我们永远不会比市场聪明。投资者要保持谦虚,市场的每一次波动,每一个反面的声音,都可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敢于挑战自己的观点,主动去寻找、倾听与自己立场相反的声音,这样才能避免掉入思维陷阱。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群体行为的影响,在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的行为方式。实验表明,只有小部分人能够保持独立性。人们有时候会因为群体力量而作出决定,尤其是在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时。当大多数人都在做某件事时,我们很容易跟风,甚至不管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这件事。在投资市场,从众心理有很大危害。当市场充斥着看涨的声音时,你很容易跟着买进,恐慌情绪也能带动群体行为,导致价格暴跌。
股市大涨,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散户进场,当大家都在讨论市场还会突破,跟风买入的时候,往往应该“卖在人声鼎沸时”。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股市暴跌,许多投资者因恐慌情绪盲目抛售股票。尽管很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投资者依旧“随大流”卖出,导致市场进一步下跌。一些冷静的投资者,反而逆势而为,抓住了危机中的机会,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在投资市场,一定不要跟风!在市场情绪过度乐观或恐慌时,投资者要有独立思维,冷静分析基本面变化,学会从“羊群”中脱颖而出。人类在进化时保留了一种生存本能,就是会不自觉地求得群体认同,被群体接纳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生存困境。但在投资市场,“孤独者”往往才是胜利者。大家都在一边的时候,行情可能已经到头了。股票不是“朋友圈”,点赞多不一定涨得多。
归因偏差
归因偏差是指在归因过程中,由于受主观因素影响,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偏离真实的客观规律的倾向。归因偏差容易导致对因果关系的错误判断,从而引发严重的决策失误。人们总喜欢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而把失败归咎于“外部环境”。这种思维习惯在期货市场非常常见。
2016年,一位期货交易员通过预测美联储加息后的市场反应,成功从黄金期货市场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当时,他很为自己的“精确判断”而自豪。然而,当市场突然反转时,他却将损失归咎于“市场干扰”。这并没有帮助他成长,反而让他忽视了自己判断中的盲点。
期货市场是残酷的,投资者得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每一个判断、每一次操作,这样才能在市场中长期“生存”。把收益归功于运气,把锅背在自己身上,才是成熟交易员的表现。学会接受自己的错误决定,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决策,投资者才能不断进步。
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面对损失的痛苦,远远大于获得收益的愉悦。投资者可能因为一次亏损而感到不安,从而忽视接下来获利的机会。这种情绪在期货市场尤为明显,因为市场波动大,损失容易让人陷入“停不下来”的状态。
笔者有个朋友,曾做多棉花期货被套30%。当时大家劝他止损,他一边盯盘一边说:“我这单不可能不解套,这就是在洗盘,我可不能被洗出去。”后来再遇到他,他说棉花这个品种不适合他,他已经不做了。在期货市场,“损失厌恶”会让投资者死扛不止损,但真正的勇气,是在亏损面前敢于承认“我错了”。
山巅的树往往是最具韧性的,历经风霜雨雪仍能屹立不倒。你可以耐心等待行情反转,但一定要先学会“生存”,别让市场先把你“清仓”了,不要因过于担心损失而不愿止损。损失并不可怕,放任亏损扩大才是最致命的。
沉没成本谬误
沉没成本谬误指当你前期在某件事中投入了大量成本(时间、精力或金钱),即使这件事已经注定没有好结果,但你依然不愿意放手,宁可继续投入。这种思维误区在期货市场尤为常见,尤其是在投资者被“浮亏”困住时。所以,任何时候投资者都要清楚,自己能承受多少亏损,市场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停止。
2014年,笔者曾亲眼见证过一个经典的故事。某投资者连续加仓多头,越跌越买,当期货公司风控人员跟他沟通时,他激动地说:“越往下跌反转的概率越大,商品不可能没有价值吧,况且我已经投入这么多了,不可能现在离场。”最后,由于市场没有按预期反弹,他被“套住”了,持仓被强平。而且就是这么巧,在他的持仓被强平后不久,行情开始反转。之后一段时间,笔者经常听到他跟风控人员吵架,说这是对方的责任,要是对方不强平他的仓位,他已经赚了多少钱。但事情已经发生了,说再多都于事无补。事实上,被强平之前他有很多机会减仓,或者加仓时少加一些,如果他不那么执着于在每一次下跌时摊薄成本,少加几次仓,或许结果会不一样,但可惜的是没有如果。就像你在火锅店点了一桌子菜,吃了几口就饱了,但还逼着自己继续吃,认为“钱都花了,不能浪费”,结果自己撑得难受,甚至可能进医院。
很多投资者能在期货市场“活”下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懂得止损”。每一个成功的交易员背后,都有一堆“止损”单。因为投资者是人,不可能每次都对,亏损是交易的一部分,止损是管理风险的关键。聪明的交易员会在交易开始时就设定好止损位,并严格执行。
理性的判断应该基于现在和未来,而不是过去的投入。钱花了就是花了,市场不会因为你之前亏了而“心软”。沉没成本的陷阱总是让我们不愿意放弃,哪怕继续投入也无济于事。实际上,学会放手,才能为下一次决策腾出空间。人生也是如此,很多人被困在过去,却忘记了,这是以更珍贵的现在和改变未来的机会为代价的。
可得性偏误
可得性偏误指人们倾向于依赖最容易记忆的信息,而忽视其他相关信息。有时候,我们对某些事件的感知会被最近发生的事情所影响,导致我们高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种思维偏差也常常影响投资决策。
期货市场分析师和技术指标成千上万,但所有的分析都不可能完美。有些投资者完全依赖某位分析师的建议,盲目跟随。但查理·芒格警告我们:你永远无法完全依赖别人做决定。特别是在高风险市场中,投资者不能迷信任何人、任何指标,综合分析、总结经验,塑造可以迭代升级的思维模型,形成自己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
2014年原油价格大跌时,许多投资者开始担心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因此回避能源类期货品种。但实际上,原油市场并没有像大家预期的那样持续下跌,很多投资者因为过度关注市场消息而错失了后来的反弹机会。
当然,参考别人的意见也很重要,但最终的决定必须由自己来做。投资者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让近期的新闻和数据影响你对市场的全面判断,学会从更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市场。
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一种典型而普遍存在的心理偏差,对决策过程影响显著。过度自信是一种“我比别人聪明”的潜意识。很多时候,我们会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甚至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过度自信可能让你觉得自己能够预测未来的价格波动,从而忽略其他声音和迹象,忘记谨慎建仓和风险控制,给交易埋下隐患。
有一年螺纹钢价格大跌,大家曾笑称“钢材卖出了白菜价”。一位交易员觉得当时钢价已经见底,便满仓做多。按说他的投资逻辑并没有错,因为商品总是有价值的,大家也觉得钢价不会再下跌了,肯定会出现反弹。但这个交易员却因过度自信,忘记了市场拐头可能有一段等待期,此时要少量试单,但他直接激进满仓,根本经不起一点反向价格波动,最终在价格拉升之前出局。所以,投资者出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想法时,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因过度自信而忘记谨慎操作。在期货市场,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某些投资者看到行情剧烈波动,就会心跳加速,想立即做出反应,甚至贸然入场。《孙子兵法·军争篇》中说“穷寇莫迫”,强调作战时需留有余地。交易同样如此,越到关键时刻,越要谨慎。
查理·芒格强调,情绪是决策的大敌!期货市场瞬息万变,情绪化操作只会加快被市场淘汰的进程。过度自信是期货交易的大敌。投资者面对市场波动时,要保持谦逊、冷静、理性。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指人们在决策或估测时过度依赖最初接触的信息(锚点),导致判断出现偏差。投资者有时会过度依赖“锚点”进行决策,忽视实际情况的变化。在期货市场,投资者会以他最初看到的历史价格为“标准”预测未来价格。
2012年,许多投资者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跌至80美元/桶时,认为价格“不能再低了”,于是他们在该价位开始做多。然而,由于市场供需的变化,原油价格继续下行,这些投资者因被自己看到的价格低点“锚定”而损失惨重。所以,投资者不要让过去的价格或信息限制你的判断,要学会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适当调整预期。
通过这些实际案例可以看到,心理偏差是如何影响投资决策的。《穷查理宝典》中提到的思维陷阱,不仅能帮助我们识别投资中的错误思维,也能让我们面对市场波动时保持冷静、理性,避免被情绪和偏见主导。
查理·芒格说过:“想要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在期货市场,你想赚钱,就得有配得上赚钱的能力。这些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清楚自己大脑中是有“bug”的,它会自恋、情绪化、跟风、死扛、找借口。《穷查理宝典》不是教你如何做多做空,而是教你在风起云涌的市场里守住冷静和理智,透过价格波动看到“自己是不是又被骗了”。投资,赚的是认知的钱,是认清人性的红利。投资成功的关键,不仅是找对机会,更要学会识别和避开那些影响决策的心理陷阱。
让时间成为你最强的盟友。投资者不要像急功近利的短跑选手一样,总是想着快点赚钱。真正的成功来自耐心、理性和长远的眼光。通过《穷查理宝典》中的思维模式,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市场的本质,还能反思自己的心理偏差。这些误区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日积月累的市场操作中,往往能引发严重后果。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