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phones
叶开:重构资产流动性——RWA如何重塑数据资产管理模式
沐阳
沐阳
authIcon
加密之眼
04-21 11:11
Follow
原文标题:《叶开:重构资产流动性——RWA 如何重塑数据资产管理模式 | 中国数据资产管理 50+论坛》
原文来源:上海数据交易所


一、香港 RWA 融资成本较高


当前香港 RWA 市场融资成本高昂。从融资成本看,境内优质企业通过银行渠道的融资成本普遍维持在 3.5%-4% 区间,而在香港发行 RWA 的综合成本(包含 400-500 万港币发行费用)高达 10%,成本倒挂现象明显。这种背景下,上市公司参与 RWA 的核心诉求已从单纯融资转向市值管理。典型案例显示,某科技企业通过 RWA 发行后三四个月内,市值从 67 亿港元攀升至 146 亿港元。


香港监管框架的过渡性特征尤为突出。根据现行规定,债权类 RWA 仅限于专业投资者(PI)参与,持牌交易平台无法开放二级零售市场。这种限制客观上推动市场形成「证券化先行,通证化跟进」的 Web2.5 模式:企业需先将资产转化为受 9 号牌照监管的基金产品,再通过持牌机构进行代币化改造。尽管短期内制约了流动性,却为构建多层次跨境市场体系创造了契机。


二、多级市场协同架构


破解香港市场流动性困局的关键在于建立跨境协同机制。如建立内地-香港-新加坡三层实验架构。


· 第一层为境内确权层,在境内数据资产交易平台开展数据资产标准化处理,通过沙盒机制完成资产准备,确保核心数据境内确权等操作。

· 第二层为离岸发行层,香港持牌机构将加工后数据资产封装为合规基金产品,依托 9 号牌照完成私募发行。

· 第三层为全球流通层,新加坡利用 RMO 牌照优势承接二级市场流通,通过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实现合规跨境流通。


该架构的创新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境内环节严守数据安全底线,规避 38 号文监管风险,二是香港发挥持牌机构专业优势,聚焦一级市场发行,三是新加坡开放二级零售市场,激活全球资本参与。


三、结构化金融设计思路


单纯资产上链无法形成有效金融产品,需向结构化金融产品设计。以贝莱德基金的运作模式为例,贝莱德通过将中短期美债 ETF 与智能合约质押结合,既保障 6-8% 的基础收益,又通过原生代币释放浮动溢价空间。这种模式成功吸引 30% 以上的加密原生资本配置需求。


离岸配套体系同样至关重要。如可以在海南自贸区试验 VIE 架构+FT 账户组合,在物理隔离框架下实现资产跨境与资金闭环,其「监管沙盒+白名单网络」设计为敏感资产流通提供解决方案。该模式通过 VIE 结构实现法律意义上的资产权益出境,利用 FT 账户体系构建资金流动防火墙,同时设立专用网络通道破解跨境运营障碍。


四、华尔街阶梯式渗透策略


贝莱德的阶梯式渗透策略值得重点关注。从比特币现货 ETF(管理规模超 300 亿美元)到货币基金代币化(BUIDL 基金规模突破 10 亿美元),再到与 Circle 合作发行稳定币 USDB,其发展路径呈现从机构市场到零售市场的贯通思路。更具颠覆性的是,该机构计划将 11.6 万亿美元中长期资产通过质押转化为链上流动性,可能重塑全球资金流转范式。


分布式数字身份(DID)系统构成战略支点。贝莱德在公开文件中明确将 DID 定位为普惠化金融的基础设施,试图通过可验证信用体系打破机构与散户市场的壁垒。这对香港的启示在于,RWA 发展不应局限于专业投资者市场,而需前瞻布局数字身份认证、链上清算等底层能力。


五、发展研判与路径选择


香港 RWA 生态正处于监管套利窗口期与模式定型关键期的重叠阶段。破局方向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市场结构优化,巩固香港一级发行市场地位,与新加坡二级市场形成错位互补。二是产品能力升级,从简单资产上链转向 ABS 分层、收益权穿透等结构化设计。三是数字基建先行,加速 DID 系统、智能合约清算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境内业务而言,当务之急在于一是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境内资产准备-离岸金融发行」的标准化流程,二是培育跨境结构化产品设计能力,形成差异竞争优势,三是关注稳定币与质押衍生品创新,预防境外流动性虹吸效应。

Open the app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DisclaimerAll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hyperlinks, related applications, forums, blog media accounts, and other platforms published by users are sourced from third-party platforms and platform users. BiJieWang makes no warranties of any kind regarding the website and its content. All blockchain-related data and other content on the website are for user learning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do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legal, or any other professional advice. Any content published by BiJieWang users or other third-party platforms is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iJieWang. BiJieWang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osse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You should use the related data and content with caution and bear all risks associated with it.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independently research, review, analyze, and verify the content.
Comments(0)

No comments yet

edit
comment
collection
lik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