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phones
超越激励:如何构建持久的 DeFi 生态
逃离重力
逃离重力
authIcon
web3资深研究
Follow

作者:Jesus Rodriguez 来源:coindesk 翻译:善欧巴,

DeFi 在新一代区块链的推动下迎来复苏,例如 BeraChain、TON、Plume、Sonic 等等。每条新链都会带来一波激励措施,吸引用户参与,提供高收益率,让人想起 2021 年初期“收益耕作”盛行的日子。

但这些真的可持续吗?每条新链在争夺关注和用户时,终究会面对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建立一个在激励终止后仍能持续运转的生态系统。

激励机制仍然是加密世界最强大的启动工具之一,是解决冷启动问题(吸引用户和流动性)的优雅方案。然而,激励只是起点,最终目标是围绕 DeFi 协议构建自我维系的经济活动。

尽管整个 DeFi 市场已经经历了显著发展,但基于激励推动增长的基本思路却变化不大。要让 DeFi 在这个新阶段真正繁荣,这些策略必须调整,以反映当前资本动态的现实。

DeFi 资本形成面临的关键挑战

尽管市场对资本形成的需求显而易见,大多数激励计划最终还是失败了,或者效果差强人意。如今的 DeFi 市场结构,和 2021 年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当时,运行一个激励计划相对简单。现在市场环境变了,下面几个关键方面值得思考:

区块链数量多于有价值的协议

在传统软件生态中,平台(如L1)通常会孕育出大量多样化的应用(如L2及以上)。但在今天的 DeFi 领域,这一动态发生了反转。几十条新链——包括 Movement、Berachain、Sei、Monad(即将推出)等等——已经上线或准备上线。

然而,真正获得用户认可的 DeFi 协议却屈指可数,比如 Ether.fi、Kamino 和 Pendle。结果就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格局——区块链们都在抢夺那一小撮成功协议的合作。

本轮周期里,没什么“新 degen”出现

尽管新链层出不穷,DeFi 的活跃投资者数量却没跟上。用户面对的门槛较高:操作流程复杂、金融机制难懂、钱包与交易所的体验也不友好——这些都限制了新用户的加入。

正如我一个朋友常说的:“这轮我们几乎没培养出什么新的 degen。”其结果是,资本基础变得零散,用户只是在不同生态之间追逐收益,而没有在某一个生态中形成深入参与。

TVL 碎片化

这种资本碎片化已经在 TVL(总锁仓价值)数据中显现出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区块链和协议争抢同一小部分用户和资金,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稀释而非增长。理想情况下,资本流入的速度应当快于协议和区块链数量的增长,否则资本只会被摊得更薄,削弱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力。

机构兴趣与散户基础设施脱节

虽然 DeFi 的叙事往往由散户主导,但实际上大部分交易量和流动性都来自机构。讽刺的是,许多新兴区块链生态系统由于缺乏整合、托管支持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并不具备承接机构资本的能力。没有机构级的基础设施,吸引有意义的流动性将变得异常艰难。

激励低效与市场结构失调

许多新的 DeFi 协议上线时,其市场配置就存在问题:池子失衡、滑点过大、激励与目标错配等。这些低效通常导致激励活动最终主要被内部人士或巨鲸受益,并未带来多少真正的长期价值。

超越激励,构建可持续生态

激励机制的“圣杯”是:在激励结束后,生态仍能维持活跃度和增长。虽然没有一套保证成功的模板,但以下几个基础要素,可以显著提高构建持久 DeFi 生态系统的成功几率:

真正的生态实用性

最难但最关键的目标,是打造具备真实、非金融性质用途的生态系统。像 TON、Unichain、Hyperliquid 等链正在做出一些尝试,把代币效用拓展到纯收益之外。但目前大多数新链仍缺乏这种根本性的实用性,不得不依赖激励吸引用户。

稳定币基础稳固

稳定币是任何 DeFi 经济体的基石。一个有效的策略,往往包括两种主要稳定币,用来支撑借贷市场、并提供深厚的 AMM(自动做市商)流动性。设计合理的稳定币组合,是激发早期借贷和交易活动的关键。

主流资产的流动性

除了稳定币外,像 BTC 和 ETH 这样的蓝筹资产的深度流动性,也能降低大规模资金进出 DeFi 的摩擦。这类流动性对吸引机构资金、实现资本高效配置至关重要。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流动性深度

AMM 池的流动性常被忽视,但实际上,滑点风险会让大宗交易无法顺利进行,甚至抑制整个生态的活跃度。构建深度、韧性强的 DEX 流动性,是任何严肃的 DeFi 生态所必备的前提条件。

完善的借贷市场基础设施

借贷是 DeFi 的基本构件。特别是针对稳定币的深度借贷市场,可以释放大量自然的金融策略。强健的借贷市场与 DEX 流动性相辅相成,提高整体资本效率。

机构级托管支持

像 Fireblocks 或 BitGo 这样的托管基础设施,掌握着加密世界中大部分机构资金。**如果新链无法直接整合这类托管服务,机构资金将无法进入其生态。**这是一个经常被忽视但极其关键的参与门槛。

跨链桥基础设施

在当前高度碎片化的 DeFi 世界中,互操作性变得至关重要。像 LayerZero、Axelar、Wormhole 等桥梁协议,是实现跨链价值转移的核心基础设施。那些支持无缝跨链桥的新生态,更有机会吸引并留住流动性。

那些“看不见”的关键因素

除了基础设施,还有一些微妙但关键的因素影响着生态的成败。例如:是否集成了顶级预言机、是否有经验丰富的做市商、是否能接入头部 DeFi 协议等等。这些“无形资产”往往决定了一条新链是昙花一现,还是长期繁荣。

DeFi 中的可持续资本形成

大多数激励计划都未能兑现其最初的承诺。过度乐观、激励机制失调以及资金分散是常见的罪魁祸首。新计划常常招致质疑和指责,指其旨在牟取内部利益,这并不奇怪。然而,激励机制仍然至关重要。如果设计得当,激励机制是引导生态系统并创造持久价值的有力工具。

成功生态系统的差异化不在于激励计划的规模,而在于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坚实的稳定币基础、深度的自动化做市商 (AMM) 和借贷流动性、机构准入以及精心设计的用户流程,是可持续增长的基石。激励并非终点,而只是开始。而且,在如今的 DeFi 领域,除了激励挖矿之外,肯定还有无限可能。

Open the app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DisclaimerAll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hyperlinks, related applications, forums, blog media accounts, and other platforms published by users are sourced from third-party platforms and platform users. BiJieWang makes no warranties of any kind regarding the website and its content. All blockchain-related data and other content on the website are for user learning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do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legal, or any other professional advice. Any content published by BiJieWang users or other third-party platforms is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iJieWang. BiJieWang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osse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You should use the related data and content with caution and bear all risks associated with it.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independently research, review, analyze, and verify the content.
Comments(0)

No comments yet

edit
comment
collection
lik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