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phones
OM暴跌超 90%!加密市场再掀风暴
数字CoCo
数字CoCo
04-14 14:59
Follow
Focus
今日,Binance 平台上的 MANTRA 原生代币 OM 在短短 1 小时内暴跌超过 90%,成为继 ACT、TST、MASK、LEVER 等代币接连崩盘后的又一重磅事件。
Helpful
Not Helpful
Play

今日,Binance 平台上的 MANTRA 原生代币 OM 在短短 1 小时内暴跌超过 90%,成为继 ACT、TST、MASK、LEVER 等代币接连崩盘后的又一重磅事件。

 

据 Coinglass 数据,近 12 小时内,OM 全网爆仓量高达 6,800 万美元,其中多头爆仓 4,900 万美元,空头爆仓 1,900 万美元,爆仓规模甚至超过比特币同期数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 UTC+8 时间 2:28:32 至 2:29:20,Binance 和 Bybit 平台上共有 10 个底仓价值超 100 万美元的 OMUSDT 头寸被清算。

 

 

这场崩盘导致市场总值蒸发超 55 亿美元,众多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加密社区一片哗然,事件背后的原因引发广泛关注。

 

暴跌始末:从钱包异动到市场崩盘

AltCryptoCast 创始人 AltCryptoGems 对事件进行了详细梳理,揭示了暴跌的导火索与连锁反应。

 

导火索:巨额代币转入交易所
事件起源于一个被认为与 MANTRA 团队关联的钱包地址,突然向 OKX 交易所存入 390 万枚 OM 代币(约占流通量的 0.4%)。MANTRA 团队控制着 OM 总供应量的近 90%,这一高度集中的代币分配早已埋下隐患。社区普遍认为,这种高控盘模式意味着少数人掌握了价格的绝对控制权。

 

信任危机早已发酵
在过去一年中,MANTRA 项目已多次引发社区质疑:

  1. 据称团队通过做市商人为推高价格,掩盖代币经济模型的暗箱操作;

  2. 承诺的社区空投一再推迟,引发不满;

  3. 代币经济模型被指未经充分披露即悄悄变更。

  4. 这些问题导致社区信任逐渐瓦解,投资者对项目的不透明运营愈发警惕。

 

场外交易(OTC)加剧恐慌
市场传言 MANTRA 与部分投资者达成私下 OTC 交易,以 50% 甚至更高折扣出售代币。当巨额代币转入交易所的消息传出后,投资者担心大规模抛售即将来临,抛压迅速显现。更糟糕的是,OTC 买家因价格暴跌迅速陷入亏损,恐慌性抛售进一步加剧市场动荡。

 

连锁反应:清算与崩盘

  1. 抛售引发多米诺效应:

  2. 止损单被触发,杠杆头寸接连清算;

  3. 市场流动性迅速枯竭,价格在 1 小时内暴跌 90%;

  4. 恐慌情绪蔓延,散户与机构投资者争相离场,导致市场彻底崩溃。

 

数据追踪:链上异动早有端倪

针对本次OM暴跌事件,其实早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Lookonchain 监测:崩盘前,至少 17 个钱包将 4,360 万枚 OM(价值约 2.27 亿美元,占流通量 4.5%)转入交易所。其中,两个地址与 MANTRA 战略投资者 Laser Digital 相关联。

 

Spot On Chain 披露:疑似同一实体的 19 个钱包在崩盘前三天,以均价 6.375 美元将 1,427 万枚 OM(约 9,100 万美元)转入 OKX。这些钱包早前以均价 6.711 美元购入 8,415 万枚 OM,部分仓位可能在其他平台对冲,进一步加剧抛压。

 

加密 KOL Phyrex 透露:早年参与 MANTRA 投资却从未收到承诺的代币,甚至在 2023 年赢得诉讼后,团队以“已从香港搬至美国”为由拒绝执行判决。他愤怒表示:“欠的钱和代币,一毛钱都没给过。”

 

加密分析师 Mosi 指出:MANTRA 将 90% 的 OM(约 7.92 亿枚)集中在单一钱包,高度控盘的模式为崩盘埋下伏笔。

 

KOL Rui 则认为:OM 的商业模式更像是一场“精心包装的 OTC 资金游戏”。过去两年,MANTRA 通过地推式 OTC 销售筹资超 5 亿美元,以新发代币承接旧投资者的抛压,一旦市场无法吸收解锁代币,系统便迅速崩塌。

 

社区反响:愤怒与失望交织

加密社区一篇哗然,多名加密社区用户表示,损失了大量资金。其中用户 @Jeetburner 向MANTRA_Chain、Binance高管Richard Teng和CZ发文表示,他投资了350万美元购买$OM,但现在价值仅剩20万美元,损失超过90%。

 

 

Jeetburner原本希望支持RWA(现实世界资产)的发展,基于对项目的尽职调查,尤其是与阿联酋一家领先房产公司的所谓合作伙伴关系,决定投资。然而,他认为Binance和$OM团队通过精心策划的流动性退出,将资金转移到内部人员手中,而非用于推动RWA生态系统发展。他对此感到失望,认为这一领域应带来信任和透明,却连最大玩家都不可信。若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他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并已委托加密法律代表BurwickLaw跟进。他强调,这不仅是投资失败,而是关乎宣称代表金融未来的行业中的问责问题。

 

项目背景:从低谷到暴涨再到崩盘

OM 的历史充满戏剧性:

  1. 2023 年低谷:OM 的完全稀释估值(FDV)一度跌至不足 2,000 万美元,项目几近“弃盘”。

  2. 中东资本接手:同年,一家中东资本收购 MANTRA,仅保留原 CEO,其余团队全部更换。凭借豪宅、度假村等 RWA 资产的包装,MANTRA 被重塑为 RWAfi(现实世界资产金融化)概念项目。

  3. 2024 年暴涨:借 RWA 热潮与高控盘操作,OM 实现超 200 倍涨幅,吸引大量投资者入场。

  4. 2025 年崩盘:高度集中化的代币分配、不透明的运营以及 OTC 模式的风险最终暴露,导致市场信任彻底崩塌。

 

行业回应:警钟长鸣

交易所与行业领袖

对于OM暴跌的事件,CZ也发文做出了回应。他提醒大家:“不要追逐叙事,坚持基本原则、有用户、有收入、有利润的项目,保持安全!”并表示,这个推文便是鉴于目前影响加密货币行业信任的情况,给投资者的建议,以及帮助他们继续做出明智的战略决策。

 

 

对于大家想听到的CZ对OM的评论,CZ也耐心做出了回复:“就像其他人一样,’它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几分钟前我才知道这个项目。”并称:“该团队这么长时间没有提供任何信息,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也有用户仍然担心,想知道如何才能提前发现像OM这样的项目风险,以及CZ是否有好的评估基本面的方法可以分享。CZ认为,项目的用户数量通常是个很好的指示。

 

OKX CEO Star表示,这对整个加密货币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重大丑闻,所有链上解锁和充值数据都已公开,所有主流交易所的抵押品和清算数据都可能被调查,OKX将准备好所有报告。

 

 

MANTRA 官方声明

OM 是 MANTRA 项目的原生代币。MANTRA 社区发布声明称,今日 OM 的异常波动由“无序清算”引发,与项目本身无关,并强调事件并非由团队所为:“MANTRA 社区——我们想向大家保证,MANTRA 的根基是稳固的。今天的活动是由鲁莽的清算引发的,与项目本身无关。我们需要澄清的是:这并非我们团队所为。我们正在调查此事,并将尽快分享更多细节。”

 

 

根据 MANTRA 联合创始人 JP Mullin 的说法,OM 市场的剧烈波动是由于中心化交易所对 OM 账户持有者进行的鲁莽强制平仓所引发的。他指出,这些账户头寸的平仓发生得非常突然,且没有提前得到足够的警告或通知。

 

教训与建议

此次 OM 暴跌为加密市场敲响警钟。AltCryptoGems 总结了以下投资警示:

  1. 高度控盘风险:当少数人控制大部分代币供应时,价格极易被操纵,崩盘风险极高。

  2. 透明度至关重要:团队运营不透明、承诺反复推迟的项目需格外谨慎。

  3. 警惕异常价格表现:过于稳定或“好得难以置信”的价格往往隐藏风险。

  4. 深入研究不可少:投资前需全面分析项目基本面、代币经济模型及链上数据。

 

 


结语

OM 的暴跌不仅是一场价格崩盘,更是对加密行业信任的又一次考验。从高控盘模式到 OTC 资金游戏,再到不透明的运营,MANTRA 项目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每位投资者深思。选择正确的交易所,能帮你避免很多问题,例如Xbit DEX。在追逐热点的热潮中,保持理性、回归基本面或许是避免类似悲剧的最佳路径。

 


Open the app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DisclaimerAll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hyperlinks, related applications, forums, blog media accounts, and other platforms published by users are sourced from third-party platforms and platform users. BiJieWang makes no warranties of any kind regarding the website and its content. All blockchain-related data and other content on the website are for user learning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do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legal, or any other professional advice. Any content published by BiJieWang users or other third-party platforms is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iJieWang. BiJieWang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osse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You should use the related data and content with caution and bear all risks associated with it.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independently research, review, analyze, and verify the content.
Comments(0)

No comments yet

edit
comment
collection
lik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