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迎来惊魂一刻。RWA(现实世界资产)热门项目 MANTRA(代币符号:OM)在短短数分钟内从约 6 美元直线暴跌至 0.5 美元,跌幅高达 90%,瞬间蒸发市值超过 55 亿美元。这种闪崩并非单一链上故障或系统性风险所致,而是一个涉及链上转账、鲸鱼行为、资金管控和清算机制复杂交织的事件,令市场震动。
而就在三个小时后,MANTRA 团队发布声明称本轮下跌是“不理性的清算”所致,与项目本身无关,并否认与任何砸盘行为有关系。但这波暴跌已经触发市场剧烈爆仓。据 Coinglass 数据显示,仅四小时内,OM 合约爆仓量高达 5800 万美元,随后 OM 曾短暂反弹至 1.2 美元,制造出“暴空”行情。
一个问题被放到了聚光灯下:这场堪称惊悚的币价异动,到底是流动性踩踏、庄家收割,还是一次系统性崩塌?
OM是怎么崛起的?
OM 的本轮上涨可以追溯至 2023 年底,随着 RWA 概念成为风口,一系列挂钩现实世界资产(如债券、地产、黄金)的项目获得市场关注。而 OM 则以其早期的强控盘节奏、高预期空投、社区情绪营造等方式迅速脱颖而出。
据统计,自2023年11月以来,OM 曾历经多轮暴力拉升,最高涨幅接近300倍,成为名副其实的“妖币”。这种现象级表现背后,是一整套由操盘资金、锁仓策略和流通管控搭建起的资本模型。
去年11月,MANTRA 宣布大规模空投计划,承诺将向社区用户发放5000万枚 OM 并立即解锁20%。然而几轮修改后,“上线即释放”的设想最终变成“10%首期释放+3年线性解锁”,空投计划的兑现周期被极大延长。表面看是治理机制优化,实则是一场掌控流动性和情绪的管理游戏。
这在DeFi社区中早已见怪不怪,但OM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成功让多轮社区入场形成了价格推涨的接力棒。
清算引爆,资金链条现原形
尽管MANTRA团队在第一时间声明否认砸盘,但多家链上数据分析工具却描绘出另一幅画面:多个大额地址陆续将OM转入中心化交易所(CEX),大量资金在几小时前已悄然准备出逃。例如,3月25日,TheDataNerd 发现,OM早期投资机构 Laser Digital 向币安转入了170万枚 OM,价值超1149万美元。而该机构共计积累了2700万枚 OM,目前仍持有675.6万枚。
更为关键的是,钱包地址0x9a…1a28在不到一天内,向OKX转入约2000万美元的OM,而该地址正是此前推高币价的重要操盘手。这种连续大额的链上资金流向与项目崩盘时间几乎重合,成为暴跌背后的重要“迹象”。
此外,Arkham 和 Genç Trader 也发现多个从StakedOM合约中赎回的地址开始在Polygon上频繁操作,这与OM代币的链上活动激增高度吻合。种种数据指向一点:清算并非“突发”,而是“部署已久”。
代币控制率超90%
据Mosi分析,OM项目的结构本质上是一个“极端控盘模型”。目前,MANTRA团队通过单一钱包控制了近7.92亿枚OM,占据流通供应量的90%以上。这种高度集中化,使得价格操控成为可能。
如果说比特币的去中心化让其抗审查,那OM就是去中心化的反面样本——所有关键参数和流动性由项目方手中掌握。
更进一步,据称该团队还利用约1亿枚OM对自身的空投机制实施女巫攻击,增加有效地址数量,却通过治理投票将空投比例进一步压缩,从而实现“流量沉淀—锁仓转化”的双重套利。
甚至在代币披露上,OM也始终以“FDV百亿”对外宣传,而其实际TVL仅约400万美元。这种错配造成了极大的估值泡沫,而市场却在FOMO的渲染下持续加仓,成为盘中韭菜。
不少初期用户对于MANTRA项目抱有极高期望,尤其是在其宣称“强社区治理”、“公平空投”后,许多用户深度参与。然而,随着空投规则一再变更,释放比例逐渐缩水,不少用户甚至被系统“踢出”资格,理由是“女巫攻击”。
但这些审查的规则从未被披露,操作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项目方又通过投票机制将责任转嫁给社区共识,但控制投票的仍是团队自己,社区的声音形同虚设。有人指出,这种操作的实质就是“带着社群的壳,走机构套利的路”。
RWA的信任危机此次暴跌固然惊人,但对于部分链上观察者来说,OM的结构性风险早已写在链上。
一个控制供应90%、空投虚胖、投票集中、退出通道暗藏的项目,只需一个推手就可以触发骨牌效应。昨日的崩盘,或许只是市场情绪首次全面释放的信号,而非终点。
OM此前一直被视作RWA概念代表之一,试图通过链上资产映射现实世界,解决DeFi落地问题。但在其代币机制曝光之后,“妖币”标签迅速取代了“新金融工具”的定位。
在加密叙事不断变化的当下,OM的暴涨暴跌为RWA赛道敲响了警钟。如果不能建立起透明、可信、去中心化的治理结构,RWA 只会成为资金操盘的新马甲。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过去半年间,不少RWA概念币被不同机构高度包装,甚至被放入新一轮VC投资篮子中。但如果底层结构仍是“换汤不换药”的老套路,那整个赛道的信用将被拖入泥潭。
结语
在这个以高波动为常态的市场里,没有人能预判所有风险。但OM的这次剧烈波动,再次印证了加密市场中“控盘+情绪+非透明”组合的威力。
暴涨三百倍,闪跌九成,看似惊悚实则逻辑清晰。当市场不再只看价格,更要学会看结构,看背后的人,看代币的分布与逻辑时,才是对一个加密项目真正的审视。
也许,只有从“盲目炒作”回归“结构透明”,才是这个行业能真正走出牛熊周期轮回的那一天。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