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都会有新的 L1 或 L2 协议发布,并宣称“我们每秒可以处理 10 万笔交易!”
有时候是 5 万笔。有时候是 100 万笔。具体数字并不重要,因为几乎都是胡扯。
交易速度的“谁更大”竞赛
可扩展性的战争已经演变成加密货币最令人尴尬的竞赛。每个新协议都必须声称比上一个有更高的 TPS,无论这些速度是否:
在他们的 AWS 测试网之外实际可实现(事实:它们无法实现)
对任何现实世界的应用都有意义
对人类实际会使用的任何东西都有必不可少
这种对吞吐量的痴迷是加密货币版本的在早晚高峰开兰博基尼兜风。规格不是问题,环境才是问题所在。
让我们谈谈真实的数据
Visa,这个为数十亿人处理交易的全球支付巨头,平均每秒处理大约 1700 笔交易。他们的理论最大值约为 2.4 万 TPS,但在数十年的运营中从未需要过这种容量。
与此同时,大多数区块链项目甚至难以吸引 100 个每日活跃用户。
如果你的 Discord 表情包比你的链上交易还多,你可能只是在解决一个想象中的问题。
追求“大尺寸”可扩展性的隐藏成本
对理论吞吐量的痴迷会造成损害用户的实际问题。
首先,存在伪装的中心化:追求高 TPS 往往意味着为了一个营销数字而牺牲去中心化。
然后是安全问题:在急于扩展的过程中,人们偷工减料,从而产生漏洞,最终导致漏洞被利用。
接下来是工程师人才流失:顶尖人才无法构建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是被困在针对综合基准进行优化的泥潭中。
最后是彻头彻尾的欺骗:网络宣传的实验室数据在实际条件下会崩溃。
令人不安的真相
对极端可扩展性的痴迷有两个原因:
你需要听起来很厉害的技术来证明你 1 亿美元的融资是合理的
你拼命地想让你的区块链在拥有 5000 多种其他选择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用户需求是事后才考虑的。真正的玩法是让散户相信你是终极目标——让风险投资家作为你最响亮的 KOL,支持你的 TPS 叙事。
构建有意义的东西
如果你真的在这个领域构建东西,以下是你的现实检验:
专注于打造一个没有区块链就无法存在的东西
设计出不需要每个月都要有新买家加入的经济模型
创建不会让普通人想砸烂笔记本电脑的界面
按照你的实际用例需求构建规模,而不是为了在 PPT 上听起来很厉害
可扩展性的现实检查
下次某个项目吹嘘能处理 50 万 TPS 时,问问自己:“这些交易实际上在做什么?是谁在生成它们?为了什么目的?”
当他们开始含糊其词地提到“未来应用”和“Web3 社交”时,你就知道答案了。
真正的创新不是空谈理论性能。它是关于构建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以适合这种需求的规模进行构建。
其他的一切只是伪装成技术的昂贵表演艺术。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