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phones
谁在真正抛售美股?摩根大通拆穿市场最大误判
货币探险家
货币探险家
authIcon
资深研究
Follow
Focus
当市场热议“资金逃离美国”时,摩根大通数据揭示了抛售美股的真正元凶。
Helpful
Not Helpful
Play

根据摩根大通的分析,近期美股市场的抛售可能是对冲基金减少股票敞口所致,而非外国投资者逃离美国资产。

在周三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摩根大通的全球市场策略师团队,在尼古拉斯·帕尼吉尔佐格卢(Nikoloas Panigirtzoglou)带领下,分析了2025年股票的资金流向,并试图评估哪些投资群体导致了标普500指数从2月中旬的历史最高点大幅回落。在周三收涨之后,标普500指数距离历史最高点仍有11%之遥。

市场上有很多关于美国股票表现不佳的讨论,许多人认为,这与全球投资者因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不确定性而逃离美国资产有关。然而,摩根大通团队表示,

“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外国投资者大规模抛售美国股票或债券。”

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上周发布的最新美国财政国际资本(TIC)数据表明,2月外国投资者购买了约240亿美元的美国股票,远远超过了1月130亿美元的资金流出,并且购买了约1200亿美元的美国债券。

虽然这一数据并未涵盖2月19日市场达到峰值后的回调,但更为及时的数据显示,注册地在海外的美国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今年以来也没有出现净卖出情况(不过部分ETF在3月和4月出现了一些净卖出)。

注册地在美国和海外的ETF整体并未净卖出美股

跟市场认知相反,摩根大通表示,2025年美国股票的大部分卖盘来自于以股票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对冲基金,包括主动管理型基金和以算法交易为主的基金,后者已经在年初卖出了约7500亿美元的股票。

摩根大通指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动量驱动型对冲基金,比如商品交易顾问(CTA),他们在2月中旬时持有的高位多头仓位被平仓,到4月初转为高位空头仓位。我们估计,这部分卖出额约为4500亿美元。”

该行还表示,他们注意到大型交易者对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期货合约的“巨大负向冲动”,而作为标普500指数的代理ETF,SPY的空头仓位自2025年初低点以来也大幅增加。此外,摩根大通还提到,

“相较于标普500指数的主要股票,对较小公司的空头头寸显著增加,这与对冲基金在美国股票市场调整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一致。”

摩根大通认为,部分对冲基金抛售美国股票,确实反映了对欧洲和中国股票的资金轮换,然而,2025年迄今为止对冲基金抛售美国股票,很可能更多是出于整体去风险操作,而非转向其他地区的股票。

另外,摩根大通还表示,当股市下跌时,零售投资者介入,购买了他们认为廉价的股票。

与对冲基金不同,摩根大通指出,美国零售投资者继续购买本土股票ETF,净购买量保持在每月约500亿美元的水平,几乎没有中断。同时,他们观察到,相较于管理的资产规模,美国零售投资者在欧洲股票ETF(如先锋FTSE欧洲ETF VGK)和黄金ETF的购买上也出现了显著增长。

Open the app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DisclaimerAll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hyperlinks, related applications, forums, blog media accounts, and other platforms published by users are sourced from third-party platforms and platform users. BiJieWang makes no warranties of any kind regarding the website and its content. All blockchain-related data and other content on the website are for user learning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do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legal, or any other professional advice. Any content published by BiJieWang users or other third-party platforms is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iJieWang. BiJieWang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osse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You should use the related data and content with caution and bear all risks associated with it.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independently research, review, analyze, and verify the content.
Comments(0)

No comments yet

edit
comment
collection
lik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