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phones
a16z:稳定币指南
丹丹Adane
丹丹Adane
authIcon
趋势预测者
04-27 12:38
Follow

原标题:A guide to stablecoins: What, why, and how;来源:a16z crypto编辑部;翻译:xiaozou

稳定币可能是加密货币的首个”杀手级应用”。在我们2024年年底发布的《加密行业现状报告》中指出,随着扩容升级大幅降低成本,稳定币已实现产品市场契合。今年三月其交易量达到1.82万亿美元的历史峰值。但稳定币活动与加密市场周期关联度极低——即便在交易量波动期间,其非投机性有机使用仍在持续扩大。

若未深入观察稳定币对用户、建设者和企业的影响,人们很容易低估其潜力。作为除现金与黄金外少数无需支付网络或央行等中心化守门人的交易媒介,稳定币已是成本最低的美元转账方式之一(200美元跨境转账至哥伦比亚费用不足0.01美元)。但稳定币的突破性不仅在于降费:它们具备无需许可的可编程性与扩展性。这意味着开发者终于能轻松将全球可用、快速且近乎免费的稳定币基础设施集成至产品,同时构建新型金融科技功能——从Stripe到SpaceX等企业都已开始采用。

稳定币何以颠覆全球支付产业?谁将从中最大受益?建设者与企业又该如何布局?本文汇总a16z crypto发布的系列观点,从稳定币定义厘清开始,直至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货币重构设想,完整呈现行业发展脉络。

1宏观图景:稳定币是货币的WhatsApp时刻,近乎免费即时的跨国交易

稳定币首次让货币如同电子邮件般开放、即时且无国界。

WhatsApp问世前,每条跨国短信需支付30美分。如今互联网通讯已实现即时免费的全球传输。支付系统正处在2008年通讯业的阶段:受制于国界、中介盘剥与刻意设计的高成本。稳定币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当前国际汇款手续费高达10%(2024年9月200美元汇款平均成本6.62%)。这些费用不仅是摩擦成本——更是对全球最贫困劳动者的变相累退税。企业同样受困于低效的全球支付:特定通道的B2B交易需3-7天清算,每1000美元交易耗资14-150美元,期间最多经手五个分润中介。稳定币能绕过SWIFT网络等传统清算体系,使交易近乎免费即时。

这并非理论推演:SpaceX已用稳定币管理资金(包括从阿根廷、尼日利亚等货币波动国家撤资);ScaleAI等企业借此向全球员工实现快速低成本薪酬支付。

更多请参阅“稳定币的WhatsApp时刻”

2稳定币本质界定:两大类型与常见误判

需清晰划分稳定币版图。银行业发展史——包括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为理解其设计空间提供了绝佳参照系。

我们预期稳定币将加速重演银行史。正如美国货币始于简易银行券,后通过复杂信贷扩张供给,稳定币也将经历类似演进。这一历史视角有助于我们建立稳定币与银行体系的对比框架,帮助建设者规避传统机构的缺陷与低效。

现有分析常从两个维度描述稳定币:抵押程度(不足/超额)与中心化程度。这对理解技术结构与风险关联颇具价值。我们在此基础上,借鉴零售银行视角提出两类稳定币与一种常见误判: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

运作原理类似美国国家银行时代(1865-1913)的银行券:用户可直接兑付受信任法币。其价值锚定底层货币,但信任度取决于发行方信誉及Uniswap等交易所的兑付便利性。当前该类稳定币占总供应量90%以上。

资产抵押型稳定币

由链上贷款(CDP)产生,模仿银行通过部分准备金制度创造货币的过程。当银行使用房贷、企业贷等创造货币时,借贷协议则以链上资产为抵押生成此类稳定币。随着经济要素持续上链,预计:1)更多资产将成为合格抵押品;2)该类稳定币将占据链上货币更大比重。

策略合成美元(SBSDs

这类锚定1美元的代币组合了抵押资产与投资策略(如收益生成或基差交易),与真稳定币存在本质差异。SBSDs实质是对冲基金份额,存在审计困难、中心化交易所风险及资产波动隐患,因此不具备稳定币作为价值存储与交易媒介的核心功能。

正如美国银行业发展史所示,我们预期链上美元将持续创新,提升其安全性、透明度与资本效率。

更多请参阅“从美国银行发展史看稳定币的未来”

3、稳定币的广泛采用可显著降低企业成本

交易费用侵蚀着众多企业的利润底线。通过稳定币降低这些费用,能为各种规模的企业释放巨大盈利空间。为更生动说明这一点,我们选取三家上市公司2024财年数据来模拟将支付处理成本降至0.1%的效果。[为简化计算,本评估假设这些企业当前支付1.6%的综合支付处理成本,且法币通道成本可忽略不计。]

2024年数据显示:

沃尔玛年收入6480亿美元,利润155亿美元。其信用卡手续费支出约100亿美元。若消除支付费用,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仅通过更便宜的支付方案就能使利润率提升超60%。

快餐连锁品牌Chipotle年收入98亿美元,在12亿美元年利润基础上可能支付1.48亿美元信用卡手续费。仅降低支付处理费用就能使其利润率提升12%。

全美连锁超市Kroger将获益最大,因其利润率最低(与多数杂货商一样低于2%)。惊人之处在于,其净利润与支付成本几乎相当。采用稳定币支付可能使其利润翻倍。

需注意:零售商与支付处理商在此并非对立关系,他们共同对抗高费率支付方案。支付处理商同样是低利润率业务,其大部分利润被信用卡组织和发卡行攫取。例如Stripe处理线上零售支付时收取2.9%+0.3美元费用,但其中超70%需支付给Visa和发卡行。

稳定币交易则为支付处理商带来更高利润,费率更低且无需向网络守门人付费。Stripe已率先行动,对稳定币支付仅收取1.5%费用(较信用卡费率折扣超50%)。为支持该业务,Stripe完成其史上最大收购——收购稳定币支付平台Bridge.xyz。

随着Block(原Square)、Fiserv、Toast等更多支付处理商采用稳定币,竞争有望进一步压低费率,同时推动稳定币在商业场景的普及。

更多请参阅“稳定币将如何吞噬支付行业”

4、中小企业将率先弃用信用卡

表面看,最可能率先采用稳定币的似乎是社交平台、付费游戏等互联网原生企业。但实际对费率敏感的实体商户——餐厅、咖啡店、便利店等——通过接受稳定币能获得更大收益。这些企业受交易费冲击最大,却很少使用信用卡公司那些证明高费率合理性的附加功能。

典型场景:顾客支付2美元购买咖啡时,咖啡店仅收到1.7-1.8美元。近15%金额流入信用卡公司等中介口袋。

但此场景中:消费者既不需要防欺诈功能(已拿到实体咖啡),也不需要信贷服务(仅2美元消费)。咖啡店对合规和银行集成需求也极低。若有廉价可靠的替代方案,这类商户必将积极采用。

稳定币能帮助小企业挽回利润损失。当然存在冷启动问题:当前稳定币用户基数有限。但由于社区商户与顾客存在强关系链,具有地域影响力的品牌很可能成为推动稳定币普及的第一波力量。

更多请参阅“2025年让我们兴奋的14个加密Big Ideas”

5、超越支付:稳定币作为公共品催生软件新范式

传统金融建立在私有封闭网络上。互联网已向我们展示TCP/IP、电子邮件等开放协议推动全球协作与创新的力量。

区块链是互联网原生的金融层,兼具公共协议的可组合性与私营企业的经济效能。它们具备可信中立性、可审计性与可编程性。加入稳定币后,我们首次获得真正开放的货币基础设施——犹如公共高速公路系统:私营公司仍可建造车辆、商业设施和路边景点,但道路本身保持中立并向所有人开放。

稳定币不仅因前文所述原因将颠覆支付产业,更能赋能全新软件类别:

机器间程序化支付设想AI代理驱动的市场自动协调算力等资源交易。

内容创作微支付通过设定简单规则的"智能"钱包自动分配媒体、音乐及AI贡献报酬。

全审计透明支付政府开支追踪系统的潜在解决方案。

无冗余中介的全球贸易现已实现近乎零成本的即时国际结算。

区块链网络与稳定币正迎来历史性时刻:技术、市场需求与政治意愿的协同正使这些应用成为现实。加密技术即将跨越鸿沟——从少数人的金融实验转变为多数人的基础设施支柱,而稳定币将引领这一进程。

更多请参阅“稳定币的Whatsapp时刻”

6、去中心化稳定币:数字原生货币的基石

稳定币让金融系统设计者得以从第一性原理重构货币。其中核心原则是控制权——即由哪些主体创造并调控货币供给。

现行货币体系建立在财政部、央行与商业银行的紧密共生关系上。这套系统逐渐暴露出风险管理缺陷、治理低效等根本局限,难以适应日益数字化的经济需求。

如前所述,稳定币将重塑整个金融中介体系。但许多中心化稳定币在解决国际支付等痛点时,仍依赖传统储备与货币创造机制,沿袭了既有系统的低效与脆弱性。

算法锚定价格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展现出更优特性。总体而言,DeFi相较传统金融框架具有多重优势:

抗脆弱性通过分布式网络发行,消除单点故障风险。

透明度提升链上实时可查的储备资产审计轨迹,赋能监管者与市场参与者。

效率革命模块化与可编程性带来资本效率优化,对抗中心化利润攫取趋势。

未来兼容作为数字原生金融工具,比陈旧银行API更适配消费级金融应用开发。

去中心化稳定币正在构建可靠、高效、免信任的货币系统:任何人皆可通过无许可/半许可机制发行高度透明的货币形式。这些系统旨在重建价值锚定的制衡机制,直接联通资产(储备)与负债(代币),从而缔造真正的数字原生货币。

更多请参与“为什么我们需要去中心化的稳定币”

Open the app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DisclaimerAll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hyperlinks, related applications, forums, blog media accounts, and other platforms published by users are sourced from third-party platforms and platform users. BiJieWang makes no warranties of any kind regarding the website and its content. All blockchain-related data and other content on the website are for user learning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do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legal, or any other professional advice. Any content published by BiJieWang users or other third-party platforms is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iJieWang. BiJieWang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osse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You should use the related data and content with caution and bear all risks associated with it.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independently research, review, analyze, and verify the content.
Comments(0)

No comments yet

edit
comment
collection
lik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