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gon 2.0:无限的可扩展性和统一的流动性
Polygon 2.0 架构由四个协议层组成,质押层,互操作层,执行层,验证层。
质押层
基于 PoS,利用 Polygon 的原生代币为参与的 Polygon 链提供“开箱即用”的去中心化。它通过一个共享的、高度去中心化的验证者池和内置的再质押模型来实现这一目标。 再质押模型:只需使用 Polygon 代币质押一次,但可参与各个层,并赚取费用。
这使得 Polygon 链能够专注于它们的用例和社区,而不是基础设施。对于验证者来说,它提供 Polygon 代币奖励,同时通过收取它们验证的链的交易费用/奖励来获得额外的收入。
互操作层
促进了生态系统内的跨链消息传递,它使用 Plonky3 的超快递归证明来进行证明聚合,并且抽象了跨链交易的复杂性,并通过共享对原生以太坊资产的访问和无缝组合性方式使整个 Polygon 网络感觉像是一个单一的链。
基于使用 Polygon zkEVM 的 LxLy 协议,结合相应的零知识证明来确保安全的消息传递,互操作层得以实现。
执行层
使任何 Polygon 链能够生成经过排序的交易批次,也就是所谓的区块。它具有在大多数区块链网络(比特币、以太坊等)中常见的多个组件:P2P(点对点),共识机制,数据库,同步处理,内存池等。
这个协议层在很大程度上是标准化的,即大多数区块链网络以类似的格式使用,但实施起来相对复杂。因此,应尽可能重用现有高效的实现(例如 Erigon)。
验证层
是一个高效灵活的证明协议,为每个 Polygon 链的所有交易提供证明。它由三个组件组成:
通用证明者 ——证明交易
状态机构造函数——定义状态机
状态机——解释交易
它的新颖设计带来了几个主要优势,包括:
高效的证明生成和验证
简单高效的证明聚合
定义不同的零知识状态机
在这些状态机之间安全地进行跨链通信
也就是以上亮点使Polygon 成为互联网价值层的真正旅程从今天开始。